新闻动态
依托传统旅游 促进精准帮扶 发布时间:2019-01-17
依托传统旅游 促进精准帮扶
——晋商银行白道峪村第一书记师帅扶贫工作纪实
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历史文化故居——白道峪村九十九眼半窑洞村落于2018年12月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项目,该项目借助黄河沿线旅游发展契机,通过旅游产业推动本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成为全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个有效突破口。该项目的成功申报离不开晋商银行白道峪村第一书记师帅的辛勤努力与付出。
深入调研 确定扶贫工作重点方向
通过深入调研,师帅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问题上,结合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依照村里现有资源,将开发传统文明旅游作为首要的工作方向。“村子里面有一个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清代窑洞群。院里有院,门里有门,柏木横梁,兰瓦青砖。透过遗留下来的残缺的门楼、低矮的院墙,我们似乎还能想象到三百年以前院落主人所经历的兴盛。我想,风格如此鲜明的建筑,既有历史传说的演绎,又有古代建筑的艺术,除其文化价值外,实则是极好的旅游资源。”鉴于住建部、财政部等7个部委发起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编制工作正在积极开展,师帅萌生了通过申报国家传统村落项目,扩大白道峪村知名度,开发传统文明旅游来助村脱贫的想法。
整合资料 进行传统村落项目申报
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种辅助资料,精准核实各种数据和材料,小到村落占地面积、现有人口,大到整个古村落形成时间、形成原因及三百多年来发生过的重大事件等等,师帅在实地了解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完善,通过实地调研、外出考察、资料填报、图片拍摄、纪录片录制等多种方式,以省级优秀申报材料成功完成传统村落项目的申报,获得了支持保护和修缮传统村落转款配套资金300万元。有资金保障做后盾,在后续工作中,将以更充足的信心和动力,动员全村村民投入到此项修缮保护工作中去。
合理规划 加强传统民俗文化推广
师帅积极对半窑洞旅游开发工作做出发展规划,利用开发项目洽谈会,借助媒体网络的力量吸引外部资金,对周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将白道峪村纳入碛口风景观光旅游带的客运中转站。配合乡镇政府对接相关旅游开发公司,制定旅游发展计划,入户宣传,将滩枣枣林采摘、农家乐、土特产养种植等现代农业旅游观念向村民进行普及。除此之外,白道峪村正在规划民俗接待与民俗体验项目建设,将传统艺术进行推广,形成一条集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发展产业链。
这一系列精准扶贫的做法积极响应了骆惠宁书记提出的“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充分利用山西省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隆起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完善大运黄金旅游廊道,构建全省域旅游发展‘331’新格局”的讲话精神。作为晋商银行的优秀员工,师帅在扶贫工作方面圆满完成了总行交代的任务,为帮扶的白道峪村做了实事,为村里的百姓解决了实困。
师帅通过深挖帮扶村实际,另辟蹊径,通过申报中国传统村落项目、发展传统旅游产业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村民增收,是晋商银行扶贫工作发展的有益尝试。他说:“这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年轻人干事创业、报效社会的时代,我一定会珍惜机遇,在工作岗位上勤恳、认真、兢兢业业,做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晋商银行的事业。”
意气风发恰少年,乘风破浪正当时。师帅以新时代晋商银行驻村第一书记的实干和担当,发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智慧和魄力,充分挖掘传统旅游资源,用历史留下的财富,在新时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带领白道屿村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